欢迎来到餐饮调查网!

  •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京藏医者同心,十年守护雪域百姓健康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5-09-18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与北京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展十周年交汇之际,第十一批21名北京援藏医疗队员带着使命扎根拉萨市人民医院,以“老西藏精神”为底色,用医术与大爱续写高原健康篇章。

      十年接力,从“输血”到“造血”,从“创三甲”到“强三甲”,北京援藏医疗队不仅为雪域高原筑起健康屏障,更以创新与传承,让“京藏同心”的健康故事持续升温。

      

      精准医疗:微创技术

      点亮高原健康之光

      抵藏不足一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援藏医生郑山便克服高原反应,先后完成入藏首台脊柱开放手术与拉萨市首例UBE脊柱微创手术。仅需两个1厘米切口的微创术式,以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让高原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国际先进医疗服务。这一突破,标志着拉萨市人民医院脊柱微创外科正式迈入精准化、微创化时代,更折射出北京援藏医疗“技术下沉”的核心理念——将前沿医疗资源转化为高原群众的健康福祉。

      

      授人以渔:打造“带不走”的

      高原医疗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北京援藏医疗十年探索出的核心经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援藏医生樊春秋带着“徒弟”索朗德吉,手把手演示Dix-hallpike试验等眩晕诊疗关键技术;从操作手法到诊断逻辑,反复指导纠正,最终索朗德吉独立完成操作,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这样的“师带徒”场景,每天都在拉萨市人民医院上演。

      

      十年来,北京援藏医疗队通过“传、帮、带”模式,累计培养本土骨干医生数百名,推动医疗援藏从“输血”向“造血”“活血”转变,为高原留下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队伍。

      日间手术:以效率提升

      传递民生温度

      “当天手术、当天回家”的便捷体验,让高原白内障患者切实感受到医疗援藏的民生温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援藏医生张景尚带领团队实施的日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通过术前检查、手术预约、术后随访的一体化管理,大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今年上半年,拉萨市人民医院日间手术占比已达4.45%,这一数据背后,是援藏医疗队对诊疗流程的持续优化,更是“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

      

      十年深耕:从“大病不出藏”到

      “健康之盾”越筑越牢

      十年接力,硕果盈枝。拉萨市人民医院已从普通医院跃升为西藏自治区“大病不出藏”兜底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成五大中心;2023年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获评B+,自治区排名第二;2025年4月顺利完成三甲复审,成绩位居全区前列。医院发展战略也从“创三甲”“创中心”转向“强三甲”“强中心”,标志着高原医疗从“补短板”迈向“提质量”的新阶段。

      

      从“安吉啦”(藏语“医生”)的亲切称呼,到“京藏同心”的使命传承;从填补技术空白到构建健康体系,十年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共派出管理临床专家11批次189名、211人次支援拉萨市人民医院。北京援藏医疗队用十年时光证明:医疗援藏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融、发展的赋能。新一批援藏医疗队员将继续带着京藏携手的温度与“传帮带”的火种,在高原健康之路上稳步前行,让“大病不出藏”的愿景更坚实,让雪域高原民族团结的实践更生动。未来,京藏携手的健康之路必将在传承中越走越宽,雪域高原的健康之盾必将在接力中越筑越牢。


    原文链接:http://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xwfb/202508/t20250811_41707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