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餐饮调查网!

  • 当前位置: 首页 > 餐饮行业 > 正文

    三日涡阳行:在历史与温情中汲取前行力量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5-09-18

      为期三天的涡阳行结束了。第一天我们来到了涡阳县烈士陵园,涡阳县革命烈士陵园内,错落分布着烈士纪念馆、烈士骨灰堂、陈列室,以及两座烈士纪念碑。陵园整体划分为东西两区,东部是庄严肃穆的瞻仰区,西部则为供人缅怀凭吊的游览区。一条主干道自南向北纵贯瞻仰区中央,道路两侧,古银杏枝繁叶茂,苍雪松傲然挺立,尽显庄重肃穆之感。在这里,我们沉浸式地走近了著名抗日将领、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烈士的革命岁月。革命先烈们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上的同胞,更为了建设未来繁荣富强的祖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信念,用生命在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那份穿透时空的伟大革命精神,如同不灭的火种,必将跨越岁月、万古流芳,永远铭刻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

      第二天上午和第三天上午,我们在涡阳县陈大镇和牌坊镇卫生院开展的义诊活动,成了与乡亲们心贴心交流的温暖纽带。彼时骄阳似火,热浪滚滚,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早已贴心地在义诊区域搭起了遮阳棚,蓝色的棚顶下,整齐排列的桌子和板凳透着浓浓的诚意,药品也严格按照我们提供的目录一一备齐,连消毒用品都摆放得井井有条。乡村父老们闻讯而来,早早就在棚外排起了长队,不少人手里还攥着病历本和检查单,眼神里满是期待。尤其令人动容的是,前来咨询中医的病人络绎不绝,许多乡亲对中药和针灸有着深厚的信任。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巍巍地描述着多年的老毛病,希望通过针灸缓解疼痛;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轻声询问调理脾胃的药方;还有朴实的保安大叔,不好意思地搓着手,想让中医看看持续数年的颈椎病。大家排着队,一个接一个就诊,不时传来亲切的方言问答。在队长的统筹协调和队员们的默契配合下,问诊、把脉、开方、针灸…… 整个义诊活动虽然忙碌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却始终有条不紊,汗水浸湿了大家的白大褂,换来的是乡亲们脸上满意的笑容。

      第二天下午,涡阳博物馆的大门为我们敞开了一扇穿越时空的大门。讲解员沿着历史的脉络,用生动的语言将涡阳这片土地的故事娓娓道来。从远古时期先民们在涡河两岸繁衍生息的遗迹说起,那些出土的陶罐上还留着原始的纹饰,仿佛能听见几千年前的生活气息;讲到老子讲道时,她指着复原的场景模型,描述着当年老子在涡水之畔,面对前来问道的孔子和众弟子,阐述 “道法自然” 的智慧,那平和而深邃的语调,仿佛让我们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那场思想盛宴。而当讲述近代抗日战争的历史时,讲解员的声音变得凝重起来。涡阳作为新四军第四师重要的根据地,曾见证无数热血儿女的抗争。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领部队深入敌后,在涡阳的土地上扎根生长。他们以涡阳为依托,在青纱帐里开展游击战争,一次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他们发动群众,建立起一个个抗日民主政权,让“减租减息”的政策温暖了无数贫苦百姓的心;他们与乡亲们同甘共苦,农忙时帮着种地,农闲时教大家学文化,军民团结如一人,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抗日堡垒。正是在这样的坚守与奋斗下,淮北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发展,涵盖 30 余县、面积达 2 万多平方公里,成为全国 19 个著名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踏上归途时,涡河的水波仿佛仍在眼前荡漾。三日虽短,却让我们在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温情中,找到了前行的坐标——那份来自革命先烈的勇气,那份源于乡土百姓的信任,终将化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在时光的长河里,生生不息。

      (第十三批援南苏丹医疗队 张红艳)

      


    原文链接:https://wjw.ah.gov.cn/ztzl/wsyw/ywyd/579002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