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餐饮调查网!

  • 当前位置: 首页 > 餐饮纪实 > 正文

    以汽车标准合作打造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健康发展的“金名片”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2025-09-26

      

      标准是产业合作的“通用语言”,是打破贸易壁垒、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的关键支撑。2025面向东盟的标准化合作论坛汽车标准化分论坛与论坛同日举行。中国与东盟发布一系列汽车领域合作成果,推动中国与东盟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打造双边产业合作健康发展的“金名片”。

      

      

      筑标准互通之基,架起产业协作“连心桥”

      完成中国—东盟第二轮电动汽车标准清单互换,涵盖中国标准139项、东盟国家标准95项,标志着双方的标准常态化合作从“框架共识”迈向“实质落地”。相较于首轮清单互换,第二轮清单不仅数量大幅增加,更聚焦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设施、能效测试等核心领域,实现了技术要点的精准对接。对于上汽通用五菱等深耕东盟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标准清单的明确意味着产品准入成本的降低和市场响应速度的提升,而东盟本土车企也可借助中国标准,快速提升电动汽车研发制造水平,实现产业迭代升级。此外,本次分论坛上启动的东盟地区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研究项目,将结合东盟各国产业基础、气候特征、交通状况等实际情况,梳理电动汽车全产业链标准需求,形成涵盖设计、生产、检测、回收的完整标准框架。这一双边首次系统性开展区域标准体系共建项目的实施,将为东盟地区电动汽车产业资源整合及供应链优化奠定基础,也将促进中国标准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在合作中实现共享共赢。

      育专业人才之能,激活产业发展“动力源”

      产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标准化合作的深化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在本次分论坛上,发布“中国—东盟汽车标准化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并向东盟国家代表赠送83项中国汽车标准外文版及《汽车标准化》教材英文版。行动计划立足“理论培训—实践操作—项目历练”的全周期培养模式,涵盖电动汽车标准制定流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方法、绿色车辆认证体系等前沿领域。标准外文版及教材既包含《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也涵盖《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测试评价指南》等前沿技术规范,同时兼顾东盟国家产业需求,对热带地区汽车防腐、高温环境下电池性能维护等特殊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解读,有望帮助东盟技术人员快速掌握汽车标准化核心知识,为东盟汽车产业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持。

      拓专题合作之域,开辟产业升级“新赛道”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中国与东盟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次分论坛正式启动的《中国—东盟自愿性技术规范项目:电动汽车术语》将联合双方专家,梳理电动汽车全产业链关键术语,明确定义、统一表述,形成双方认可的自愿性技术规范。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术语不统一是制约标准协同、技术交流的重要瓶颈。例如,中国所称的“动力电池系统”,在东盟部分国家被称为“电池组总成”,术语差异导致技术文件解读偏差、测试方法不统一,增加了企业合作成本。该项目的发布实施,将实现双方技术交流“语言统一”,为后续标准制定、产品认证、技术研发奠定基础,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合作效率提升。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拓展合作领域、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中国—东盟汽车标准化合作取得新突破、产业更深度融合,共同开创汽车产业合作的更广阔空间,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的产业新动能。

      

      文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scjdglj.gxzf.gov.cn/xwdt/qjdt/t2598311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