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餐饮调查网!

  • 当前位置: 首页 > 餐饮关注 > 正文

    以安徽实践深度解析健康促进,《健康中国行动特别节目》第三期直播权威呈现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4-11-18

      在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过程中,健康促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关系到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也关系到健康中国的行稳致远。《健康中国行动特别节目》五周年系列直播第三期节目聚焦“健康促进与健康中国”。

      节目邀请到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同时还特别连线了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兼),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在中国家庭报社执行社长、执行总编辑宦小晶的主持下围绕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思想之旅。

      健康促进 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驱动力

      吴敬全面讲解了“健康促进”的定义、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促进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人们运用各种措施去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过程。这一过程涵盖了政策制定、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旨在通过控制各类健康相关的决定性因素,提升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

      在健康促进的领域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各类健康决定性因素。众所周知,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都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状况。从这一角度出发,1986年通过的《渥太华宣言》提出了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同时明确了健康促进实践中五大行动领域。

      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是倡导、赋能和协调。

      倡导,即倡导政府层面制定有利于健康促进的相关政策;社会层面则需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健康氛围;个人层面则需提升健康意识,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

      赋能,即提升个人的健康素养水平。通过普及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技能,让老百姓掌握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协调,即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共建共享,统筹政府、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和改善健康。这需要各方力量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在健康促进的实践中,五大行动领域也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层面需制定有利于健康的政策;社会层面需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社区层面需提升社区行动能力;个人和家庭层面需增强健康促进的相关能力;专业层面则需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提出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同年,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五项战略任务,这五项任务恰恰展现了健康促进的整体理念和结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路径。

      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这五大任务共同构成了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内容,旨在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健康问题,如慢性病威胁、传染病风险、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人口老龄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了15项专项行动。这些行动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与家庭等层面出发,分别进行了设计,旨在全面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全生命周期维护健康以及围绕重点疾病进行干预防治。随着实践的深入和问题的发现,健康中国行动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让亲民的健康知识传递到群众身边

      安徽省在健康促进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刘志荣介绍,近年来,安徽省深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健康安徽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广泛开展健康县区、健康细胞建设,并加强健康传播与教育。2023年,安徽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2.34%,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在健康县区建设方面,安徽省注重示范引领,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健康县区95个,包括国家级20个,省级75个,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案例。例如,合肥市包河区打造居民触手可及的健康教育基地,阜阳市界首市深入田间地头传播健康知识。同时,全面开展健康细胞建设,共建成927家健康促进医院、447家健康企业,健康社区覆盖率大于40%,健康村覆盖率大于30%,健康机关覆盖率大于60%。

      在健康文化传播方面,安徽省将健康促进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编制黄梅戏情景剧、节气养生视频等,望江县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健康知识,宣城市绩溪县实施“徽菜师傅培育工程”,打造健康“新徽菜”。

      在提升效能方面,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科普创作机制建设,规范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将健康科普纳入职称评审和绩效考核。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举办健康素养巡讲专家评选活动,培养健康教育骨干。

      在拓展平台方面,打造品牌健康节目,录制健康脱口秀、微电影等作品,制作健康公益广告和健康巡讲视频。构建全媒体健康传播矩阵,发布科普文章和视频,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此外,还开展多彩健康活动,围绕重大传染病和常见慢性病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科普活动。

      下一步,安徽省将继续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建立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等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同时,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健康促进工作,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践行“四全”健康促进模式 维护患者健康

      医院在健康促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刘连新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分享了相关思考。他表示,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医疗机构不仅是诊疗场所,更是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医护人员需成为医学知识传播者和健康生活方式倡导者,全方位守护人民健康。大型公立医院应发挥引领作用,多维度推进健康促进工作,包括政策制定、环境创造、服务优化、知识传播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形成“人员全参与、就诊全过程、生命全周期、阵地全覆盖”的“四全”健康促进工作模式。

      政策上,将健康促进纳入年度预算、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确保落实有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选拔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开展健康科普和新媒体技能培训,专兼职队伍建设不断夯实。

      同时,把健康促进融入医疗服务,建立从门诊、住院到出院后的全系列一体化护理和健康促进体系。制定特色健康科普手册和健康教育处方,建立互联网医院,拓展健康服务外延。打造线上线下健康传播新媒体体系,结合“蜗壳健康课”科普公益品牌,拓展全方位立体式健康促进阵地,持续传播健康理念。

      医院设置各类健康宣传栏和新媒体电子屏,宣传专科疾病防治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推出“医生码”项目,方便民众随时随地获取科普音频。开展科普直播、短视频、漫画等多种形式健康传播,引导群众科学预防疾病、有效就医。

      医院形成长期随访、志愿服务、病友互助的全周期健康促进人文服务,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无喉复声志愿团队免费为喉癌术后患者提供食管发声指导,让百余位患者重获“新声”;消化内科的炎症性肠病团队为患者提供包括长期用药、饮食营养、心理调适等全方位健康指导服务。医院常年开展各类病友联谊活动,为患者提供延伸服务,保证长期随访效果,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坚定康复信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健康中国行动特别节目》第三期直播不仅深入探讨了健康促进推动下健康中国建设的广阔前景,也为社会各界参与、推动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了有益思路与参考。未来,中国家庭报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搭建更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探索健康促进的新路径。

      


    原文链接:https://wjw.ah.gov.cn/xwzx/mtjj/575756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