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077号提案的答复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5-09-18
史仁杰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有中医特色的CMI值评分标准的提案”收悉,结合省医疗保障局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情况
病例组合指数(CMI)是衡量医院收治病例的技术难度、医疗水平和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医疗服务技术难度、医疗病例复杂程度和医疗资源消耗的体现。近年来,省中医药管理部门、省医疗保障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持续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强化绩效考核作用发挥。省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的公立中医医院绩效监测(国考)、等级医院评审、重点专科评审等医疗机构相关考核工作,核心目标均为强化中医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相关指标体系中并无CMI考核。经过几年的引导,各级中医医院中药饮片使用率、执业中医师占比、中医非药物疗法占比等指标逐年上升,中医治疗参与度更广泛、更深入。
(二)改革医保基金使用综合评价。省医疗保障局在建立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综合评价工作中,一直重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制定印发《定点医疗机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设定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绩效评价,共设置22项评价指标。其中,围绕改革推进要求及政策导向,设置核心指标5个方面19项,包括组织建设情况、医疗服务情况、费用控制情况、管理质量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针对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推进中医医疗机构反映的问题,设置3项负面清单;并允许各设区市可根据实际,增加个性化评价指标。核心指标及负面清单实行动态调整。其中“医疗服务情况”方面包含费用消耗指数、时间消耗指数、覆盖DRG病组数(DIP病种数)、病例组合指数(CMI)等4项指标,CMI考核指标分值仅占1/20。
(三)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各级中医医院也日益重视综合救治能力的建设提升,合理引入CMI值应用于科室管理,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引导各临床专科尤其是手术科室技术能力、急危重症技术能力的科学评估,对外可与省内相关医院平行比较,对内可谋划专科发展、新技术项目/引进、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核心能力,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疗效和体验,提升中医医院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CMI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DRG模式,当时为了解决医疗资源浪费和费用上涨的问题,提出这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进行管理的模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管理需求的提高,DRG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成为现代医疗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这种以西医病种手术和耗材费用为核心的权重设计,难以客观衡量中医辨证施治、外治技术等特色内涵,尚有一定不足,不能体现中医药的治疗价值。下一步,我委将积极采纳委员们的建议,继续会同省有关部门在制定中医特色CMI值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省中医药管理部门将进一步优化中医医院各类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各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专科,找准定位,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的痛点问题,同时引导各地各单位做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评估。
(二)完善医保基金使用综合评价。省医疗保障部门将继续优化定点医疗机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三)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会同省有关部门将积极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反映,早日制定出台适合于中医药特色的CMI值。
感谢您对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20日
原文链接:http://wjw.jiangsu.gov.cn/art/2025/7/16/art_59524_116232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