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1433号建议的答复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5-09-18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冀卫建主字〔2025〕第37号
宋磊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脊柱侧弯防控工程挺起民族未来‘脊梁’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儿童青少年健康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病率呈现低龄化、复杂化、进展快的趋势,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动作为,把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作作为健康河北建设的重要内容,连续3年将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工作纳入民生工程,予以大力推进。卫生健康、教育、财政、体育、中医药、疾控、妇联等部门履职尽责、密切合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注重科普宣教,培树脊柱健康理念。坚持关口前移、防治结合,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引导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微博以及校园橱窗、校园广播等线上线下平台,开展专家进校园行动、中小学生健康月活动、健康父母行动和重点人群关爱行动等“六大行动”和脊柱健康科普进校园、健康直播课堂等脊柱健康科普知识宣教活动,出版《孩子 请挺起你的脊梁》等宣传图书,注重用客观的数据、科学的道理、鲜活的案例和通俗的语言进行宣传,让全社会了解脊柱侧弯的危害,全面预防和减少脊柱侧弯发生率。
二、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一是制定《河北省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细则》,指导学校上齐、上好体育课,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鼓励各地开展校内午休探索实践,邯郸市先后为主城区小学配置了7.6万台件套躺式桌椅、折叠椅等设备,确保学生午休姿势健康。二是落实学校健康教育,将学校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中小学每学期4课时健康教育课。三是加强学校健康教师工作队伍建设,指导学校配备兼职健康教育副校长和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加强健康教师师资配备与培养培训,在培训内容中着重增加脊柱侧弯、近视等儿童青少年常见病、多发病知识及防治措施,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三、推进体教融合,增强青少年体质。一是逐步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开展了以“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的百团红色驿站接力跑活动、篮排足青少年联赛等形式丰富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带动更多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增强动作控制能力、改善身体对称性和协调性,减少由于长期、固化、单一的动作习惯导致的脊柱健康问题。二是依托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采用“运动疗法+中医手法”,对存在脊柱侧弯的部分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脊柱侧弯评估和矫正,并逐步向校园推广普及。三是列支专项经费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活动,特别是2023年开展的河北省“奔跑吧·少年”健康科普教育服务项目和儿童青少年主题健康系列活动,以及去年开展的河北省儿童青少年贯通式培养跟踪调研,对巩固和改善全省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制订统一标准,提升防控有效性。自2018年起,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中医药局依托河北省中医院在石家庄市5个主城区联合开展了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试点工作。在总结推广石家庄5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23年扩大至全省范围。一是由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发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经省委编办批准在河北省中医院成立“省青少儿脊柱侧弯防控中心”,经各地卫健、教育部门在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筛选确定,设立了658家筛查机构和316家防控机构,依托各中小学建立了脊柱健康宣教站点,建立起覆盖全省的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体系。二是成立了省中医药学会青少儿足脊康复专委会和专家智库,深入挖掘中医药资源,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科研数据,制定了统一的筛查标准、防控技术指南和质控标准,力求做到筛查流程、筛查操作、数据上报、治疗干预等全要素标准化。三是采用集中授课、临床观摩、操作实训等线上线下形式,对筛查、防控机构医务人员广泛开展培训,确保防控工作规范化、同质化。
五、完善防控体系,提升民生工程质效。一是卫健、教育、财政、体育、中医药、疾控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参与、专业支持、家庭践行”的综合防控机制。二是建立了青少儿脊柱侧弯监测互联互通平台和中小学生脊柱健康电子档案库,实时掌握监测筛查人次、发病比率、年龄结构、复查比率、干预情况等信息,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初步实现防控工作全流程管理。将徒手筛查“六步法”凝炼形成标准化程序,研发并统一为筛查机构配备了集成筛查设备。将筛查设备与互联互通平台相连接,在完成规范筛查的同时,家长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实时接收到筛查结果,有效提高了筛查效率,提升了干预率。三是建立了脊柱健康电子档案,家长在手机端下载“冀爱健康”微信小程序,可及时接收体检结果,了解孩子脊柱健康状况。对于初筛异常学生,提醒家长自行选择到防控机构进行免费复筛。四是发挥特色优势,实行分类干预。创编推广以预防为主、中度轻度辅助治疗的脊柱健康促进操“龙脊导引操”,在全省广泛推广。对于确诊的青少儿,采取以中医正骨为主、结合运动康复、力学呼吸康复训练三位一体综合疗法,精准调整脊柱的错位和侧弯,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鼓励医疗机构利用节假日开展脊柱健康训练营,提供专业的综合康复诊疗服务。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完成筛查3300多万人次,通过对确诊学生实施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98%以上的患者侧弯曲度恢复到10度以内,有效减轻患儿身心负担和家庭、社会负担。从2023年初筛异常率4.4%,下降到目前的2.3%,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受中华中医药学会委托,我省牵头制定《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未病干预指南》作为团体标准,入选2024年河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我省防控工作得到国家中医药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24年入选国家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防控体系。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推动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宣传等各环节紧密配合,构建“家校社医”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全省上下统一协调、信息共享、防控同质的防控体系。
二是加大宣教力度。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作用,在学校、社区、家庭广泛普及脊柱健康知识,引导儿童青少年强化科学锻炼、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持续提高全社会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注度。
三是强化学校健康教育。持续开足开齐体育课和课间操,把脊柱运动康复融入教学内容。继续引导鼓励支持省内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创造学生午休条件,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已经发生脊柱侧弯的儿童青少年,采取家长嘱托、老师监督、体育特教、医疗介入等手段,制订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方案,促其早日康复。
四是注重培训实效。适时调整筛查机构和防控机构,吸纳各级各类具有相应能力的医疗机构参与防控工作,注重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升防控工作同质化水平,推动防控干预措施在医疗机构、学校、社区、家庭的推广应用。
五是推动科技赋能。推动省内医疗机构与京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脊柱侧弯筛查与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筛查和诊疗的效率与准确性、一致性。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打造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肥胖、近视中医药健康干预的示范样板。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
2025年7月1日
领导签发:王现坤
联系人及电话:王东红 0311-66165531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省政府办公厅,省教育厅、省体育局。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jyta/412733.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